【節(jié)氣釋義】
立秋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第13個節(jié)氣,秋季的第一個節(jié)氣;于每年公歷8月7或8日交節(jié)。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,立秋是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由陽盛逐漸轉(zhuǎn)變?yōu)殛幨⒌霓D(zhuǎn)折。在自然界,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瑟成熟。
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,立秋還在暑熱時段,尚未出暑,秋季第二個節(jié)氣(處暑)才出暑,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。所謂“熱在三伏”,又有“秋后一伏”之說,立秋后還有至少“一伏”的酷熱天氣。按照“三伏”的推算方法,“立秋”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,也就是說,酷暑并沒有過完,真正有涼意一般要到白露節(jié)氣之后。酷熱與涼爽的分水嶺并不是在立秋節(jié)氣。
進入秋季后,由夏季的多雨濕熱過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氣候。在自然界中,陰陽之氣開始轉(zhuǎn)變,萬物隨陽氣下沉而逐漸蕭落。秋季最明顯的變化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(fā)黃,并開始落葉,莊稼則開始成熟。立秋是古時“四時八節(jié)”之一,民間有祭祀土地神,慶祝豐收的習俗。還有“貼秋膘”“咬秋”等習俗。
【立秋三候】
一候涼風至:立秋后的五天里,溫暖的偏南風暖濕空氣逐漸減少,北風會給各地帶來溫度上的降低,所以說涼風來了。
二候白露降:立秋以后,中午的天氣依然會炎熱,但是早晚氣溫降低,由于早晚溫差比較大,夜間的濕氣接近了地面,所以空氣中含有的水蒸氣在清晨的時候就會凝結成白霧。
三候寒蟬鳴:寒蟬,蟬的一種。這種蟬比普通蟬體型較小,最善于在秋初的季節(jié)鳴叫,人們一聽到這種蟬的叫聲,就知道了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進入立秋的時節(jié)了。
【立秋傳統(tǒng)】
祭祀土地神:秋天是收獲的季節(jié),民間有祭祀土地神,慶祝豐收的習俗。
啃秋瓜:在南方有“立秋啃秋瓜”的習俗,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,以防秋燥,久之形成習俗。民國時期出版的《首都志》記載:“立秋前一日,食西瓜,謂之啃秋。”也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。
貼秋膘: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,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,體重減輕叫“苦夏”。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,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。瘦了當然需要“補”,補的辦法就是“貼秋膘”。
曬秋: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(nóng)俗現(xiàn)象,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。在湖南、廣西、安徽、江西等生活在山區(qū)的村民,由于地勢復雜,村莊平地極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、掛曬農(nóng)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(tǒng)農(nóng)俗現(xiàn)象。
【詩詞賞鑒】
立秋前一日覽鏡
唐·李益
萬事銷身外,生涯在鏡中。
惟將兩鬢雪,明日對秋風。
立秋
南宋·劉翰
乳鴉啼散玉屏空,一枕新涼一扇風。
睡起秋聲無覓處,滿階梧桐月明中。